健全四大体系,系统推进治理创新
面对上述问题,传统社会管理的指导理念、体制机制、方法手段难以凑效,如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基层运行容易失衡,社会活力容易受阻,不仅会给城镇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将逐渐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从2009年开始,濮院镇围绕夯实基层基础的目标,创新理念、大胆探索,建立专职网格管理员队伍,实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形成“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合力。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基层治理的部署要求,濮院镇抢抓“全科网格”试点机遇,以平台、人员、网格和机制建设为抓手,健全组织、队伍、责任和支撑四大体系,做深做实“全科网格”工作,系统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以“平台”为核心,健全网上网下的组织体系。建好“一张网”——加强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突出综治网格这个基本工作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完善网格布局。目前,全镇共有网格92个,开通基层站所账号26个,为专职网格员配备“平安通”手机164台,为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建好“指挥部”——紧紧抓住“四个平台”建设的有利契机,按照“1+4+X”的模式,在镇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室基础上,建立统一规范的综合信息指挥室,把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有关系统、人员、设备全部整合到指挥室,公安、人防、劳动、司法等站所根据需要同时接入镇指挥平台,统一指挥、整合联动。建好“示范站”——在外来人员高度集中且治安复杂的区域,加强村(社区)和规模企业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为网格运转提供了前沿工作平台,为村级集体经济等发展壮大提供了保证。
以“人员”为关键,健全一长三员的队伍体系。抓住“长”——明确网格长由村(社区)干部担任,结合2017年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调整充实网格长队伍。目前,全镇共有网格长92名,年龄全部在50岁以内。突出“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一格一员”、“一格多员”或“多格一员”的方式,由镇党委政府牵头,全面整合新居民协管员、城市协管员、消防监督员等站所协勤人员和村巡防队员,扩编具有职业化特色的专职网格员队伍,协助各类基层站所开展环境整治、综合执法等工作。目前,全镇共有专职网格员队伍10支,190名专职网格员活跃在网格一线。充实“员”——推进网格指导员队伍建设,发挥“四个平台”综合优势,协调镇联村干部和有关职能部门干部,到联系网格担任党建(政务)、警务、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环保、安全生产等网格指导员,具体指导网格员开展工作。结合平安片区建设,从平安守望员、党员骨干、“三小组长”、优秀新居民等群体中选聘担任网格信息员,形成了“一长三员”的队伍体系。
以“网格”为基础,健全权责明确的责任体系。完善网格功能——发挥网格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明确组织、公安等部门网格职责,将党建、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新居民事务、环保、“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小城镇综合整治”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部门工作统一纳入到网格,形成了以“网格+党建(政务)”、“网格+警务”、“网格+环保”等为主的“网格+X”工作矩阵,打通了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完善网格事务——深化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将网格工作纳入村(社区)自治公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桐乡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桐乡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的规定,以村(社区)自治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协助治安管理、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等32项网格事务准入事项,为网格员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完善网格清单——全面梳理网格员收集网格信息工作清单,编制矛盾纠纷、安全隐患、中心工作、民生服务等四类115项内容清单手册,形成“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网格员按照“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理念,以“多员合一”模式协助基层站所开展各项工作,要求每名网格员对所在网格情况“一门清”,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协调处置邻里纠纷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