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厘清权责边界,回归服务群众主责主业 在城关区张掖路街道山字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两名工作人员正忙着给居民说“文”解“策”。 工作台后成排铺开的锦旗和中心门口为数不多的几块牌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山字石社区党委书记杨静介绍,“像‘情系儿童教育,构建和谐社区’这面锦旗,就是源自社区主动帮一个困难户适龄儿童入学的事儿。” 原来,孩子的母亲前些年因车祸去世,父亲也因特殊情况无法继续履行抚养义务。去年6月底,奶奶王万碧带着孩子从外地来兰州投奔亲戚,住在山字石社区。眼瞅着孩子就要到上学的年纪,却因为户籍不在本地,监护人也不在,无法办理入学手续。毫无头绪的王万碧急坏了。 “发现了情况,就要千方百计帮群众解决困难。”在一次入户摸排时,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王万碧的情况。几经努力,在社区一名“双报到”党员的协调帮助下,孩子顺利按时上了学。 这是社区靠前作为、主动解决群众难题的一个缩影。“以前报表多、台账多、挂牌多、证明多,主动发现解决居民困难少。”杨静感慨,“现在市里、区里给我们划定了权责边界,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好‘分内事’了。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入户,更精准地对接居民需求,及时解决群众难题,真正做到让工作回归服务群众主责主业。”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厘清权责边界是个重点任务。兰州市落实《甘肃省社区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主要事项清单》《甘肃省社区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清单》两个清单,明确规定社区承担的职责24项和协助办理的29个事项,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让社区工作者“接活”、办事都有了依据。 减事项、减牌子、减证明,压减督检考数量、精简考核形式,实实在在给基层减轻负担。去年以来,兰州市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村(居)委会只保留亲属关系证明等5项证明内容,城乡社区办公场所对外只悬挂城乡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等不超过6块牌子,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抓服务。 “现在干工作更顺了。”榆中县城关镇龚家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文说起自己工作中的经历,“就拿养老保险认证来说,我们村里现在居住的多是老人,而养老保险认证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很多老人都不会。以前村里工作多,我们走不开,一些老人腿脚不便,也来不了,导致这项工作经常滞后。现在腾出时间了,我们每天有半天要走街入户,这一过程中顺手就帮老百姓认证了,以前耗时两三个月的工作,现在十来天就完成了。” |
编辑:苗露露 校对:李强 责编:胡虹 审核:孟竹 |
关于城市新周刊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