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周刊logo
首页 要闻 观点 文化 人物 影像 财经 房产 党建
城市新周刊网 党建 详细

甘肃省兰州市抓准关键点、向实处发力——强基固本 激发活力

发布时间:2024-6-11 14:23 |来源: 人民日报| 浏览量: 100549

   社区“搬进”小区,一些业主有意见:“自留地”长出“公有田”,必须“要说法”。

  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做通工作,还得靠实效和用心做工作。书画室、阅览室、舞蹈室、音乐室,90%是群众活动空间……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路街道营门滩社区党委书记成亚楠来人就见,见人就问:还有啥需求?“全天候”做工作很快有了效果,“头一个不答应”的居民张女士,没了偏见、多了“偏爱”:“办事不出家门,活动丰富多彩,方便得很!”

  “全天候”的时间哪里来?会少了、文少了、表少了……基层这根“针”上的线头少了,“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服务。”成亚楠说。

  近年来,兰州市扎实推进强基固本工程,抓准关键点、向实处发力,层层压实责任,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

  强化党建引领,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走进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迎面吹来“复古风”——老旧建筑变身公共文化空间、议事空间、休闲活动空间……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这里原是兰州木器厂小区,建筑老旧、空间逼仄。厂子倒闭后,移交社区管理,由于缺乏资金,没能成立物业,小区一度管理混乱。垃圾乱放、楼道杂物乱堆,邻里矛盾不少……居民韩先生感慨:“一言难尽。”

  “面对一大摊棘手的问题,吴家园社区一面发挥社区两委作用,积极对接物业公司和居民,最终商定以‘业主自筹资金+政府补贴+物业公司调配’的模式,把小区物业配齐;一面将辖区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大党委’委员等联合起来,一起商量小区治理的对策办法。”建兰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文斌介绍。

  如今,老旧小区靓起来了。“不光卫生问题解决了,小区公共空间的管理水平也上来了。”韩先生说,更令人欣慰的是,邻里间消失许久的欢声笑语回来了。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服务群众“小切口”做好基层治理“大文章”。

  近年来,兰州市结合当地治理特色,从实效性出发,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田字形”基层治理体系。正如“田”字三横三纵,横向上加强“镇(街)、村(社区)、组(小区)”三级党的领导和组织体系建设,纵向实现“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协同治理。三横三纵紧密结合,使得基层党建强起来,基层治理有了“主心骨”。

  快到晚饭时间,皋兰县水阜镇砂岗村村民活动中心幸福食堂又热闹起来。“中午加晚上,一共10块钱,好吃还管饱。”说起村里办的食堂,70岁的村民牛有发打开了话匣子,子女在外务工,就他一人在家。“现在吃食堂,省事不说,人多心情还好。”

  “目前已经有20多名老人在这里吃饭,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我们还会专门送饭上门。”砂岗村党总支书记季雅梅介绍。

  砂岗村靠近兰州市区,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在村居住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目前村里343名老人中,多数在70岁以上,服务好“一老一小”是重要工作内容。“光靠我们的力量肯定不够,还需要向上借力和向下聚力。”季雅梅说。在机关干部“返乡走亲”、镇干部“驻村连心”、村干部“入网知心”、基层党员“联户交心”这“一亲三心”工作队助力下,砂岗村也充分发挥村党小组作用,开办积分超市,调动群众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共同做好村民服务,真正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苗露露 校对:李强 责编:胡虹 审核:孟竹
123下一页

关于城市新周刊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周—至周五 9:00-17:00
邮箱:citynewweekly@163.com
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学习和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投资价值参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本网未设置任何第三方代理合作机构,开展合作时请仔细甄别,避免上当。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23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