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3、畅通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工业风的红砖建筑、七彩的石油管道、新颖的空中连廊……处处设计感时尚感十足,让北京市海淀区石油共生大院成为网红打卡地。 然而,仅仅在3年前,这里还是一副脏乱差的模样,由于产权复杂,大院里甚至出现了“四不管”地带。 2018年,海淀区开始疏解整治,提升首都功能,学院路石油大院成为疏解项目之一。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党工委着手规划建设石油共生大院,先后与各产权单位进行13轮谈判,艰难取得共识,确保改建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10月1日,焕然一新的石油共生大院投入使用,昔日“大杂院”变成时尚“文艺区”。 “讲一百条道理,不如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鹏说,“用心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基层党组织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和9500多万名党员面前的必答题。 2022年5月16日,因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多个社区被划定为封控区和管控区,涉及居民人数超过17000人。为了保障居民生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个临时党支部“诞生”了。200余名临时集结的党员穿上防护服,变身为穿梭在小区、楼宇里的“大白”,有力保障了流调转运、转送快递、检测核酸等工作有序开展,赢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 在全国各地,这样的暖心服务处处可见。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就推进到哪里:北京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做到快速响应、快速办理、快速反馈;辽宁组织网格员对群众诉求、市容环境等定期巡查,做到小事网格办、大事站所办、事事有人管;广西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贯通的网格智慧平台,上下联动、快捷高效办理群众事项……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通过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建立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奋斗未有穷期,赶考仍在路上。新时代新征程,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磨砺中坚守初心,在奋斗中勇担使命,继续书写红色篇章,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荣光。 (本报记者 罗旭) |
编辑:苗露露 校对:李强 责编:胡虹 审核:孟竹 |
关于城市新周刊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