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周刊logo
首页 要闻 观点 文化 人物 影像 财经 房产 党建
城市新周刊网 观点 详细

基层减负多点“换位思考”

发布时间:2024-5-31 11:16 |作者: 韩万成|来源: 韩万成| 浏览量: 7276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一系列举措,一年年推进,为基层松绑减负、促干部担当作为取得良好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区部分单位因减负精准度不足,让干部感受不到明显的减负成效,甚至“越减越负”。

  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减负没有“对症下药”,缺少“换位思考”。为基层减负,重点应该在“为基层”。试想一下,如果不深入基层一线,不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盲目对减负工作拍脑袋出政策、做决策,下指标、定任务,这样的做法既对推动工作无益,更谈不上是“为基层”,还会加重基层负担,甚至“越减越负”,最后演变成“好心办坏事”。

  求得基层减负“最优解”,关键在于要多点“换位思考”。首先,要在感情上换位,多站在基层干部、群众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出台一个政策、部署一项工作前不妨先问一问、想一想,基层干部会怎么理解、怎么干;群众又会怎么想、怎么看。其次,要在工作方式上换位,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设身处地体会基层干部群众急难愁盼,深入细致了解基层工作难点痛点堵点,搞清楚基层减负要减什么、弄明白要怎么减。最后,要在看待成效上换位,善于从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笑脸”中分析政策含金量,反思自身工作,及时校准工作方向。

  为基层减负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如何减真负、真减负,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道必考题,基层是“出卷人”,基层干部、群众是“阅卷人”。要答好这道考题,就要用好“换位思考”这一破题思路、解题方法,用心领会“出卷人”和“阅卷人”的真实意图、想法,才能答到点上。如此,基层减负才能事半功倍,真正减到基层干部群众心坎里。

编辑:苗露露 校对:李强 责编:胡虹 审核:孟竹

关于城市新周刊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周—至周五 9:00-17:00
邮箱:citynewweekly@163.com
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读者学习和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投资价值参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注意:本网未设置任何第三方代理合作机构,开展合作时请仔细甄别,避免上当。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12377
返回顶部